近日,某电商平台热销的"护眼神器"叶黄素酯软糖栽了大跟头。市场监管部门开出万元罚单,直指其违规使用"预防近视"等医疗用语。这款标榜"办公室必备"的网红产品,究竟藏着哪些猫腻?
据处罚文书显示,该产品详情页赫然标注"每天2粒防蓝光""改善假性近视"等宣传语。经查证,叶黄素酯虽被列入新食品原料,但国家明确规定其宣传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商家用"防近视"这种擦边球话术,已违反《广告法》第十七条规定。
"叶黄素就像眼睛的防晒霜,确实能过滤蓝光。"眼科主任医师王明指出,"但每天至少要吃20mg才有效,而市售软糖普遍含量不足。"更关键的是,近视成因复杂,靠吃糖防近视纯属天方夜谭。
偷换概念:将"缓解视疲劳"包装成"预防近视"
剂量游戏:单片含量不足,需吃够量才有用
场景营销:打中上班族"边吃糖边护眼"心理
1、认准"蓝帽子":保健食品需有国食健注标识
2、警惕绝对化用语:"根治""治愈"都是禁区
3、补充营养要食补:每天吃够200g深色蔬菜
4、科学护眼三要素:20-20-20法则(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)+户外活动
这场风波给消费者敲响警钟:护眼没有捷径,保护视力还需科学用眼。那些看似诱人的"养生零食",可能只是披着糖衣的智商税。你还遇到过哪些奇葩养生食品?快来评论区分享避雷经验!我们高度重视每位师生的安全和健康。学校已经严格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,加强校园的消毒、通风的工作。
声明:本文来源于DeepCeek智能AI生成,图片由即梦AI生成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。